Q1财报观察:谁能破除百度规模天花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夸客点评 作者王如晨
百度美股18日高开低走,19日低开高走,收盘均持平。港股昨因佛诞日休市,20日百度(9888.HK)盘前一度大涨6%,开盘却快速走低,跌近1.5%。而尾盘却同样得以修复,仅微跌0.37%。
这背后,似乎传递了资本市场对百度2021Q1季报的一种复杂情绪:谨慎又乐观。
单看季报,乐观在于,整体营收、百度核心增长稳健,获利可观。非在线营销业务同比增70%。整个版图结构变化加速,生态裂变信号显著。疫后复苏成效,验证了它的韧性。这是百度市值修复与稳定的基本面;谨慎在于,在线营销已成熟,占比较高,而增长放缓,甚至多季波动。创新业务基数有限,投入巨大,或拉低综合毛利。此外,AI部分场景不同于广告客户预付,未来或致轻度坏账风险。
还有一个不易觉察的压力面:2018年~2020连续三年,百度营收均千亿出头,几乎未变。虽有结构消长,且去年有疫情背景,但必须得说,相对一些同业,百度此一指标同期提升较慢。阿里2016财年整体破千亿,2021财年Q4(上季)单季1800多亿,大幅超越百度全年。
当然不能直接与竞争力划等号。但营收规模常意味着想象空间、杠杆效应、网络规模效应,属资本市场考察的核心指标,甚至比毛利率更重。
夸克认为,除在线营销占比高外,营收天花板是百度一个周期以来市值承压的核心因素之一。
2021年此刻的百度集团,正处于一种增长动能转换的胶着期,亟待打破一种宁静,引爆一种更具效率、更具规模化速度、更具协同体验的增长路径。
若以短、中、长期三种节奏看,你认为,新的增长路径会是什么?
人们注意到,Q1财报中,有大量AI、智能云、阿波罗、小度等单元的描述,几占2/3。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一半问题亦与此有关。从而给人留下一种强烈印象:短期,智能云、AI、智能电动车(包括合资造车单元)、物联网终端及服务将引爆增长战略。
我极认同智能云未来会成参天大树。此刻,它与移动生态更像百度两大拱卫。而具有硬件形态的单元也会驱动增长、刺激市值,合资造车可是创造不少流量,刺激了故事。
但我认为,Q1罗列的上述单元,短期内尚不具备引爆百度集团营收规模化增长的能量。
这里没任何贬抑。
相比技术服务、产品、方案形态,我们真正看重的,却是一种相对完整、系统、具有多重要素协同集成能力与场景力的增长方法论。
是的,我们关注的规模化引爆点,是一种系统的增长方法论与增长机制。
它必得涉及技术与商业的融合、商业模式、生态体系、组织管理创新,而非单一技术/产品组合;它必得涉及现有生态尤其在线营销主业持续再造,甚至百度集团整体再造。否则,只靠单一品类或业务单元,即便规模能持续提升,也只会延伸工匠精神,不可能真正化解百度集团此刻的挑战。
百度不缺产品。它是一家产品力强悍的公司。长期压力却是,缺乏更多能完整协同技术与商业的平台,以及能触达人与服务等巨大生态效应的有效路径,从而导致百度的服务链路较短。
那么,这种相对系统的增长路径与方法论,到底是什么呢?
夸克认为,截至目前,我们看到的最新演进,就在4月下旬百度万象大会正式公布的一项移动生态新战略中。
那就是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移动生态“一号位”沈抖幕后主导的移动生态X+Y战略。
所谓X+Y,如此这般:X代表横向,主要包括百度App、好看视频、爱奇艺、贴吧等多个用户入口,覆盖不同场景下用户需求,不断扩大用户规模;Y属纵向,主要深耕行业垂类。目前百度重点发力的垂类,一是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为核心的生态护城河产品,二是大行业大垂类,如大健康、直播、电商、教育等。
用沈的话说,即以“横向开拓用户规模,纵向深耕行业垂类”方式推进移动生态升级。而呈现的方式则是服务化、人格化。
怎么看出X+Y战略里的系统增长方法论?
你应意识到,这显然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X本质是需求侧。代表着用户洞察、场景覆盖、需求多样性、用户规模。X不是产品简单组合,而有场景构建意图,从而在需求侧创造用户互渗、交叉销售空间。Y本质是供给侧升级。借助垂类,不断创造、供给满足X细分需求的服务,从知识、消费决策到社会化服务或有形商品,几可覆盖所有生活场景。
“服务化”是一种从信息到服务的完整链路闭环。
你不觉得,X+Y隐含着以下用意么?
一、一种商业模式升级。
垂类服务与前端入口及百度“搜索+信息流”服务协同一体,整个平台就从“连接人与信息”走向“信息决策+服务(含商品零售)”的全链路闭环。
这一模式,结合百度AI、“搜索+信息流”双引擎优势,比普通的所谓“社区种草到拔草”的模式,在用户决策体验环节更自然,更开放,更具规模效应。
这也是百度集团近10年来念兹在兹的服务模式之一。
二、一种全新的增长战略。
基于上述一。你应意识到,从信息服务到垂类服务交易闭环,百度移动生态将全面超越诞生以来在线营销主导的增长路径。
相比百度在线营销,整个服务与零售的市场规模之大,不知凡几。未来几年,前者可能因为毛利较高而继续扮演利润基本盘,但GMV与可审计的营收将成为未来一大看点。
2015年,李彦宏就明确地强调,广告业务规模虽大,零售与服务的规模更大。
Q1财报发布,李彦宏表示,未来3年,非广告业务营收占比将超过广告营收。分析师电话会上,再度强调。
许多券商分析师不加思索便认为非广告业务就是智能汽车、智能云、AI部分。
事实上,李彦宏的表达,出现在谈及移动生态业务服务化动向之时。他强调的,更多是垂类服务,尤其是交易闭环的服务与零售。
整个X+Y架构里,所谓智能汽车,小度等终端,都只是Y上子品类甚至SKU概念。
再结合一。这既是百度念兹在兹的发展目标,也是整个信息服务行业多年来的痛点。几乎所有信息服务、媒体/社交/社区平台,长到一定程度,都会面临规模化天花板,最终路径几乎都走向交易,尤其垂直化。如此才能闭环。
当初美团与点评竞争,美团擅长交易,点评更近消费决策,前者规模化势能更强,营收增速更快。最终归并结局,有合理逻辑。
三、一种更为自然、沉浸的数字化渗透战略。
这点不准备展开论述。基于上述一、二,你不觉得,X+Y战略,其实是一种百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链路、端到端、一站式服务的模型么?
服务化本身就是具体行业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这对智能云、AI进程乃至百度数字基础设施定位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然的集成营销渗透机制,顺滑,沉浸。
若再结合CTO王海峰负责的技研、2B基座,加上中台,X+Y战略足可扩充为一套“智能经济服务商业操作系统”,不逊阿里从天猫出发建构的商业操作系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X+Y是一种相对完整的系统增长方法论。因为它更多立足移动生态。万象大会上,沈亦明确强调,移动生态、智能云是百度集团两大增长引擎。
在我们眼中,上任两年的沈抖,其实借助X+Y战略回答了困扰百度多年的核心问题。
不过,面对X+Y布局,外界亦有不同声音,至少存疑。夸克观察到,此次Q1财报发布前后,围绕百度的话题,突然密集,且大都集中在上述核心挑战,并对X+Y框架发出了质疑。
百度多年前就涉入过垂直行业,外卖、OTA、出行等等,2014年还曾推过直达号,试图创造更具规模与效率的服务闭环。后来要么亏损剥离,要么转嫁合作,甚至停摆。除了金融业务独立单飞,正在形成势能的阿波罗,百度似乎没什么真正成功的垂直行业布局。
此刻重新涉入,凭什么说不会重蹈覆辙?
百度确实强调连接人与服务多年。2015百度联盟大会,李彦宏更是强调未来服务3600行的使命。
这一问题,其实也可如此发问:百度为何此刻重新确立服务化战略?
进一步分解成以下维度:
一、百度上一周期的服务化战略为何较多困顿。
二、此刻,X+Y推进的服务化,有哪些支撑条件。
这里不求精确描述,只概说。
上一周期,百度垂直化动作的压力面,更多在于移动风潮。
百度当初工具属性浓,缺乏电商那种交易属性,很难实现服务闭环。故而移动互联网初期,比较被动。行业不断渲染移动端如何瓦解搜索与浏览器。加上淘宝本就属于“商品搜索”,以后没百度的事了云云。那一周期,独立强化手百的同时,百度开始整合第三方移动端口,从工具到用户到行业,并投下巨资涉入垂类。
很多尝试确实谈不上多成功。因为,当时诸多条件并不具备。比如:
1、基础设施不完善。
10年前,ICT设施、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用户协同平台、基于各种数据的运营远没有今日的条件。
2、消费习惯仍有很强的惰性。
那时信息服务、商品服务、O2O、社交服务、娱乐服务基本割裂。
百度搜索粘性强,但无法闭环,当时更多被OTT(过顶传球):百度一下,然后到其他平台闭环。
百度贡献了知识、信息决策、流量,自身却遭遇管道化危机。
当然有更多条件缺憾。尤其中国制造/品牌、供应链以及线下O2O化的服务商,移动化程度较低。百度移动化冲刺,不可能超越整个行业演进。当时很多同业尝试都失败了,阿里百川计划等项目跟直达号一样尴尬。腾讯、京东项目同样搁浅不少。很多创业公司C轮死。只是很多人习惯看百度笑话,好像所有被动都是它自身原因所致。百度市值也曾大幅承压。
2015年~2018年,一些人不断喊着将百度从BAT中剔除。或在里面持续加京东、网易。TMD崛起后,百度更是被描绘成没落户。
压力还传导到核心主业。医疗广告危机,与其说是广告本身问题,毋宁说是移动转型与生态改造问题。发展与治理是一体化进程。百度复杂性在这里。
多年过去,沈抖主持的X+Y推进的服务化,有了哪些支撑条件?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前10年要复杂一些。它包括百度内外两重维度。
先看看外部条件。它至少包括:
1、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支付、物流、信用体系等具有了普惠效应,许多平台借此涌现。
黄峥谈拼多多崛起,曾说“站在巨人肩膀上”,强调了支付、物流、社交三条件。万象大会,沈抖谈百度此刻垂类布局,强调了支付、物流、信任体系三大条件。
当然,更有AI、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助益。
2、消费升级对“智能信息决策+服务”一体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质上,它才是原动力。外界习惯标榜产品品质、个性诉求等,其实消费场景、消费链路、入口体验同样如此。
过去割裂的信息服务、电商、本地生活、娱乐平台开始融合。信息与行业服务之间、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加速走向一体协同,行业开始诞生全新的商业组织。这也是30年前全球探讨的后工业时代制造与服务业如何深度关联的话题。2018年,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提出“制造服务业”,属相近表达。
今日所谓社区种草到拔草,也反映了这种一体协同的消费升级趋势。它比那种电商千人千面、货找人更属解耦形态。
本质上,从信息出发走向服务化,建构完整闭环链条,就是响应了消费升级。
3、宏观因素面:本地结构转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
外界谈论甚多,不多展开。但想强调一点,中国庞大的制造业走向内需为主(双循环),这倒逼供给端必须适应消费升级,而它们也对下游数字经济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内卷无可回避。
4、疫情加速器与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2020年疫情带来巨大伤痕,但它却是迄今为止无可替代亦很难再现的数字化加速器。无数消费者对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认知与接受,尤其是从信息到行业服务的一站式需求,开始成为习惯。
今日数字化、智能化风潮,已被视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确定性条件之一。当人口红利弱化,它的价值将走向纵深,创造出远超过移动互联网周期的壮观世界。
当然,百度内部的条件,在我们看来,同样已经具备:
1、搜索与移动生态完成整合,搜索+信息流双引擎驱动,智能搜索+智能推荐同时领先。
这是百度构建从知识图谱、信息决策到服务闭环的双重保障,完全吻合了上述消费升级、场景化的诉求。
2、丰富的产品力与场景化碰撞
百度产品力强悍,过去因缺乏闭环,无法紧密协同。新周期,消费升级下,当数据、技术、商业中台形成,完整、多样性的产品之间将依据场景而形成协同,由此将成就百度强大的入口体验优势。
X+Y中的X,并非简单的入口大杂烩,而是场景化的结果。它们有机集合,不是组合。随着行业服务落地,会进一步形成深刻的用户洞察机制,创造更多交叉销售空间,为供给侧铺垫商机,形成正循环。
万象大会上,百度展示了诸多入口产品。沈抖再度明确强调:智能小程序、百家号、托管页属于移动生态三大支柱产品。
我们意识到,它们不同于百度其他入口,本身都是平台级产品,隐藏着更大生态效应。
3、中台、智能云、AI积淀等。
百度是本地互联网业技术积淀最深、最全面的企业之一。其中AI专利数名列全球第一阵营。智能云正在成为移动生态之外的百度增长引擎之一,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百度中台,随着前端入口打通、搜索+信息流双引擎驱动形成,就已经具备更大的支撑作用。
这种2B的基础服务,过去更多服务于百度搜索、移动生态,跟着业务走。今日开始跑在前面,不止服务百度。李彦宏说服务3600行,暗示了百度基础设施角色能力。
它们与百度移动生态互为支撑。X+Y战略布局下,各种垂类服务,有的需要全链路打通。比如健康、教育等方面,完整的数字化能力成为必需。
4、组织力与领导力。
技术、产品等要素重要,但若选择决定性的力量,夸克认为,组织力与领导力的持续提升、文化与创新机制的形成,才是百度集团一个周期以来最为值得关注的因素。
这一点,今年3月,在《百度的再造与跃迁:不可忽视的组织力》一文中,我们梳理了过去3年百度如何走出一段震荡、走向稳定、可预期的历程,尤其强调了百度组织力与领导力升级的价值。
不要质疑一个公司的愿景。尤其对百度这种20多年的公司负有的使命而言。它验证过自己。
实现的路径、方向感、节奏感、执行力层面,则会出现许多波折。它才是各种故事的渊薮。而决定最终成效的,就是人与组织。
百度AI战略确立后,与之匹配的许多动作,几乎都与人及公司治理结构有关。
比如陆奇是一个很难绕开的话题。关键时刻,空降而来,一身荣耀与权力(直进董事会),全面统筹运营。一年后辞别,引发巨大争议。
事实上,这短暂经历完全匹配百度内在要求与他个人自然禀赋。
百度如此复杂,他真正所能发挥的,更多是引爆一种变革文化,而非形成稳定的形态。后者不是陆擅长。纳德拉能刷新微软,那是因为他本就身在微软多年,经历过所有关键岗位,验证过自身的领导力。离开引发争议不断,但恰恰是两者最自然的结果。百度看似被动,其实已借陆引爆文化与组织,想再回到过去惯于妥协的文化、搜索左右移动生态进程局面,已不可能。
15年前某日,采访原永乐电器创始人陈晓。当时他正与国美接触。内部反对声很大。他说,组织到了必须通过外力打破的时刻,再痛也得经历,否则走不出上海。
陆奇之后,百度移动生态成为整个集团显学,沈抖全面统筹移动生态与搜索,决非偶然。
它是百度诞生以来治理结构提升的一个里程碑。从那一刻起,就已经具备打破组织隔裂、建立中台、完成结构升级,走向今日X+Y战略的基础。
老实说,过去的移动生态单元,名义上与搜索并列,但组织架构上更像后者附庸。这是百度移动化进程、AI场景落地波动的原因之一。很多时候,搜索业务稍一优化,就能拉抬不少业绩,而移动生态、AI落地,回报不那么明显。这导致整个组织架构带有强烈妥协性。加上资本市场压力,更是如此。
沈抖出线绝非偶然。他与王海峰一样,属于百度集团两种优势能力的符号:沈是技术与商业能力多维融合、能力全面的领导者,王代表着百度的纵深力量与技术基石。
梳理一下沈的履历就明白,他与百度之间,几乎是一场因缘际会:
1、名校毕业,技术出身,研究生阶段专业与创始人李彦宏有相近;
2、毕业后任职微软,从事数字广告产品研发,方向侧重智能搜索、智能推荐与广告交叉处。随后创业,侧重广告与社交/媒体/评价体系结合的领域,后被美企收购。这两段与百度核心主业奇特吻合。
3、2012进百度,从联盟产品研发做起,逐渐变成搜索广告体系整合操盘者。
4、协助朱光,推动百度金融独立,扮演了初期技术与风控体系的研发一号位。
这是一种完整的垂直化、服务化历练。
5、回集团负责信息流,应对今日头条冲击。
6、陆走后,整合移动端,向搜索向海龙汇报。但从业务多样性看,所获授权已具备整体统筹能力。同期,成为三名轮岗副总裁之一。
7、2019年,向离职,沈全面统筹搜索与移动生态,并成为集团执行副总裁,进入决策层。
百度体系,一定有比沈转岗更多的员工。但战略产品、关键岗位上,10年来,他应是转岗最密的一个。且每次都与集团整体战略动向有关。
不要小看转岗。对于BAT这种20多年历史的公司来说,不要说成为集团核心业务掌门,就算一个普通业务单元的“一号位”,想只靠单一维度的技能都不可能。百度们相当复杂,单一维度很难具备全局视野,转岗其实是能力提升的关键。
2020年年初,疫情爆发前,一次小范围沟通,沈坦陈,公司一度波动,人员流失不少,但经过组织架构的持续升级,很快就走向稳定。
2021年,战功赫赫的沈抖,已是百度“十年陈”。他的每段能力之养成,几乎与集团关键变革高度匹配。尽管成名较早,就领导力而言,百度成就了他。李彦宏说他是百度成长起来的管理者,不是虚言。
沈抖也与百度文化高度契合,他曾表示,当初回国直接进百度,感觉简单可信赖,特像硅谷企业。
你可能觉得,X+Y战略中,许多要素并非沈抖所创,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
组织能力与领导力才是核心。就像百度一直不缺技术与产品力一样,向组织深处持续挖掘生产力,向组织深入挖掘价值,反而属于这家公司持续面临的挑战。经过多年多重岗位历练的沈抖,恰恰就是百度全面智能化协同的象征。
同时,也不要以为X+Y就是简单加法。它其实是一种新的组织形态与创新机制、一种增长战略、一种立足移动生态建构的智能经济服务商业操作系统。
百度有很多垂直赛道可供选择,Y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但是,沈抖同时担负着集团成熟业务,这对他个人的驾驭力有很高的要求:
一、在线营销虽然未来必得超越,但基本盘必须得保证。
二、非在线营销业务,必得有节奏感,不能青黄不接。
三、必须沉淀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四、形成不同于其他同业的市值叙事。
过去一段,亚马逊、微软的云计算业务激发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并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整个行业的价值判断。好像只要云业务上来,就能成为香饽饽。这种思维认知,其实很容易扭曲一个企业实际的业务形态,导致喜欢做文章。
于百度来说,将搜索纳入的移动生态,至今远没有释放它潜藏的商业化力量。尤其是智能信息与服务一体协同的闭环。这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由它出发,建构完整的2B、2C能力,更符合百度的基本面。
百度没有理由也不可能复制微软、亚马逊、谷歌、阿里们的强化的概念与路径。它必须走向更加独立自主的模式创新之路。
我们尤其关注Y里的垂直赛道选择策略、创新节奏及商业化成效的把控。沈抖透露,类似健康、教育等垂类,百度会深度涉入,全面实现从信息到服务的闭环。而更多的行业,则会通过开放的生态,服务3600行。而就Y的多样性,不是撒胡椒粉创新,而有严格的把控,分为Y1、Y2、Y3三类,对于营收增速、用户增长、毛利等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其实是大公司内部复杂的创新难题,本质上也是组织管理话题。
X+Y战略,其实称得上沈抖上任两年后相对完整的执政纲领。
第一年,他侧重业务面、组织架构、中台建设,稳定了主业,这背后涉及到整个团队的信心;第二年,他开始定义战略空间,设置行业议题,包括智能经济。X+Y其实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形成。
2021年是他统筹移动生态第三年,也是他在百度的第10个年头。当2021Q1财报翻过,他应该明白这一刻之于集团的意义。
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外界关注X+Y战略落地话题较少。沈抖只有一次回答机会。
这反映出,外界对于百度投资价值的认知,依旧存在一些亟待澄明的挑战。截至目前,百度的市值,反映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广告与部分创新业务,后者更多在智能云、智能汽车。连专业的分析师,甚至也视智能汽车为市值管理的要点。X+Y战略里的服务化隐藏的规模增长动力,没有真正反映在此刻的百度市值中。
比如,大健康概念,京东健康市值3600多亿港元,阿里健康2900多亿。若百度健康未来独立,即便相近,也超过百度港股整体市值50%了。而教育等更多垂类,未来都有望独立估值。
连续几个交易日,百度美股、港股的股价,折射出资本市场一种复杂的情绪。
百度集团正处于一种增长动能转换的胶着期。这家公司亟待打破一种宁静,引爆一种更具效率、更具规模化速度、更具协同体验的增长路径。
在我看来,X+Y战略才是化解上述挑战的核心机制。过去10年,沈抖验证了自己的能力,并在过去两年,验证了一名核心决策人的领导力,但他显然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
李彦宏说,未来3年,百度广告外业务将超越广告业务。我想,他应该明白,这个周期内,百度Y商业化验证的压力。
对于置身事外的一名观察者来说,夸克认为,2021年此刻的百度集团,确实像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规模化变量组织。让我们拭目以待。
类型: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声明:家电头条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权,请联系联系站务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