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资讯

华为张平安:以“智变”创“质变”,携手迈向“数质时代”

家电头条来源:网络整理日期:2021-05-22 16:13:50责编:互联网

  如果用一条曲线描述人类的科技进程,那么显然我们正处于一个陡然向上的节点上,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将当前的数字化浪潮看做是“技术奇点”的临近,正如黑天鹅理论之父纳西姆说:“历史不会爬行,只会跳跃”,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了历史“质”跃的关键节点上。

  4月22日,“苏州·进而有为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期间,华为Cloud BU总裁、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发表主题演讲指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质时代’已经到来。以‘智变’,创‘质变’,我们将从苏州出发,开启与全国各地政府、客户、产业伙伴共同践行产业智能升级和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旅程。”

  华为Cloud BU总裁、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

  让数字为苏州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

  从“文化名城”到“制造名城”再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苏州选择了一条最富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作为苏州创新合作重要伙伴,华为扎根江苏20年,持续为江苏、苏州的创新发展注入动能。

  在科技创新领域,华为部署了重要的研发力量,两大研究所在这里扎根;

  在产学合作领域,华为与苏州共建“云中苏大”打造高校教育数字样板、联合东南大学发起“卓越计划”也激发了数百项科研创新成果的诞生;

  在基础研究领域,华为与苏州姑苏实验室、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在新材料、5G、下一代网络等基础领域研究开展了广泛的创新合作;

  在产业合作方面,华为和江苏省工信厅共同发起了365工程,聚焦全省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项目。在上海车展期间备受关注的华为自动驾驶技术,也正是诞生自江苏的车联网创新实验室。

  今年1月,苏州市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今后将围绕“一基地、四总部、六中心”开展深度合作,让数字为苏州乃至江苏的发展全面赋能。中国区华为云总部也全部搬迁至苏州桑田岛,立足苏州,着眼未来,华为云也将全面开启与全国各地政府、客户、产业伙伴共同践行产业智能升级和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旅程。

  扎根苏州,华为云未来将在四大方面持续助力苏州建成国内最具创新精神的数字经济城市标杆。具体包括:第一,加大在苏州的投入,立足四总部定位,持续加深基础研究创新和研发投入,促进基础创新与苏州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第二,与苏州共建城市智能体,共建全场景智慧苏州;第三,依托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能力,联合创新,带动区域产业链转型发展;第四,通过华为云创新中心加快商业赋能,帮助初创企业加速成长。

  张平安强调:“今年,华为云将进一步强化战略方向,以构建有韧性的产业组合为目标,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全栈能力和根技术优势,依托华为30多年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聚焦互联网云原生企业和政企客户两大赛道,以创新普惠的技术与服务,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升级。”

  携手共进“数质时代”,以“智变”,创“质变”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苏州的“智变”是城市、产业乃至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的GDP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明确了10大数字化应用场景,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这使数字经济和IT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我们正迈向一个发展的新阶段:从追求“速度”到追求“稳增”、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追求“做大”到追求“做强”,这正是所谓的时代呼唤“质变”,而“质变”正是在全面云化、全栈智能技术的使能下,以底层突破、安全可靠、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即“数质时代”。

  

  张平安指出,步入“数质时代”,千行百业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是为了质变而智能。智变是质变的最短路径也是最优路径。“智变”不是单纯的AI技术迭代升级,是以云、AI、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智变·质变”不仅仅是华为对当今时代变局的洞察,同时也是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的年度主题,作为华为云与本地的政府、客户、生态伙伴等各方共创的平台,华为云三年砥砺前行已走过四十多个城市,汇聚产业力量助力城市抓紧时代先机、打造创新名片,同时也赋能城市、产业,帮助伙伴实现商业成功。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华为云自身也完成了跃迁式的发展。Gartner最新市场数据显示,云计算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其中2020年,华为云全球IaaS市场排名上升至中国前二、全球前五,主流厂商增速最快,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

类型: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声明:家电头条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权,请联系联系站务工作人员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