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IPO有多火爆?
2020年,新冠疫情重创各国经济,但全球IPO市场热度不减。
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Refinitiv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企业通过IPO融资近3000亿美元,仅次于2007年。
根据安永的统计,2020年全球共有1338家企业上市,同比上升17%,筹资额上升27%。A股市场IPO总规模达到人民币4707亿元,创2010年以来新高。
“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全球央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二级市场定价高,股价估值反弹,科技企业受到追捧,企业上市意愿增加。此外,中国内地疫情控制迅速,有序复产复工,A股资本市场改革步伐加速,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下,部分中概股重新回归A股,A股市场迎来IPO热潮。”上海某私募基金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美 国
SPAC上市规模创纪录
IPO数据研究机构Dealog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初,美股市场上已有430宗IPO交易,募资规模已超1500亿美元,远超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任何一年的全年募资纪录,也荣登去年全球IPO募资榜首。
从去年全球IPO季度筹资数据来看,下半年IPO市场火爆程度远胜过上半年。
去年下半年随着美股大涨,小鹏、理想、Snowflake等明星公司接连登陆美股,12月上市的Doordash和Airbnb更是将美股IPO推向高潮。12月10日,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上市大涨86%。目前该公司市值为500亿美元左右,超过了许多百年名企。12月11日,民宿巨头Airbnb上市大涨113%。
2020年9月中旬,美国软件公司Snowflake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大涨112%,市值达707亿美元,创软件公司史上最大规模IPO纪录。Snowflake是54年来巴菲特首次“打新”,伯克希尔·哈撒韦不仅以发行价认购了其价值2.5亿美元的股票,还额外从另一股东处大买404万股,以发行价计算,巴菲特在Snowflake上市即获利超过8亿美元。
IPO研究提供商Renaissance Capital表示,去年美股IPO公司平均回报率达到53.8%,其中,IPO首日后的回报率达到23.4%。而在此之前的10年中,IPO首日后的回报率仅为3.2%。
除了传统IPO之外,去年美股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数量激增。据彭博社数据,截至2020年底,SPAC已经通过美国IPO实现募资超800亿美元,超过SPAC往年的IPO募资总和,并在2020年美股IPO市场占据近45%的比重。
美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若木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SPAC发起人而言,SPAC有相对较低的前期投资、极高的投资回报率。通常发起人的回报高达投入资金的9-10倍。对于正在寻求美国上市并希望减少上市过程不确定性的公司而言,通过SPAC上市速度快、确定性大。
除了SPA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日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修改上市规则,公司获准可以通过“一级场内直接上市”来筹资,从而无需按传统模式向投资银行支付首次公开募股承销费用。
中企赴美上市
融资额创近年新高
尽管去年美国疫情形势严峻,但中概股赴美上市热度不减。
据复兴资本的报告数据,去年共30家中概股公司赴美上市,总共募集了117亿美元资金,这一数字创下了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陆金所以23.6亿美元的募资额成为美国去年最大的一宗金融科技IPO,也是募资最多的一只中概股。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也是最受关注的投资领域之一。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于去年登陆美股,分别融资近15亿、11亿美元,一度成为整个美股市场中交易额前十的热门个股。
也有一些新上市中概股因为自身经营问题股价暴跌,如蛋壳公寓,目前股价在3美元左右,远低于发行价。
目前,美国已经提高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门槛。去年1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外国公司问责法》,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将禁止其证券在美交易。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案的推出将会加大未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难度,同时也会加大中概股在美国挂牌的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不过,为了迎合这些新业态、新模式互联网企业的IPO需要,国内上市门槛已经大大的降低,港交所近两年通过大幅制度改革也是为了与美国证券交易所竞争,他们也在等待中概股的回归。
港交所
募资全球第二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0日,香港市场2020年的IPO募资总额达到468.8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二,有望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事实上,过去11年,港交所曾7次荣膺全球IPO募资额桂冠。
德勤表示,由于全球的低息环境和美国对海外发行人更严谨监督产生的影响,更多中概股寻求香港作为第二上市首选地,加上港交所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效应更加明显,2020年内有9只第二上市、4只不同股权架构、14只未盈利的生物科技新股赴港上市。
而自上市新规生效以来,已有47家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毕马威认为,香港已成为亚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新股上市市场,其成熟的生态圈为了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公司的发展和集资提供助力。
此外,去年全球前十大IPO交易中,三宗“花落”港交所,分别为京东集团、京东健康及网易。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0日,新经济公司占上市新规实施以来香港整个新股市场集资总额近60%。新经济公司对股票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的占比不断增加,由2018年的4.1%增至2020年11月的22.8%。
A 股
募资创十年新高
根据安永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调研》报告,2020年,中国A股市场全年预计有395家公司首发上市,由于多家百亿级企业上市以及注册制改革的实行,去年筹资额达到了人民币4707亿元,创2010年以来新高,平均筹资额也保持在近年来的高位。
与2019年相比,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97%和86%。2020年依然是中小型IPO占据主力,超过三成的集资额来自10亿元以下的IPO,略高于去年同期。
“注册制助推IPO提速,科创板超越主板居首。”报告显示,科创板去年IPO数量和融资额在A股各板中均列第一。A股前十大IPO中,7家来自科创板,共融资839亿元,融资额占比达59%。报告显示,通过注册制发行的IPO项目已超过审核制,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占全年总量的53%和61%。
“2021年,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双循环发展格局支持经济增长,同时,‘十四五’规划也将利好资本市场和IPO活动。”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日 本
IPO平均首日
涨幅近130%
在全球IPO表现异常强劲的2020年,日本公司也迎来了自互联网泡沫时代以来最好的开盘表现。据彭博社报道,去年日本股市IPO的平均首日涨幅接近130%,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表现最好的AI系统公司Headwater在上市首日上涨1090%。图像识别软件开发商Ficha以806%的涨幅位居第二,物联网开发商Tasuki紧随其后,涨幅达655%。
据彭博社统计,截至2020年12月29日,2020年在日本上市的公司数量为94家,比2019年增加了4家。其中,大约70%公司在日本创业板Mothers上市。这些公司整体价值不高,总共筹集了33亿美元资金,而且没有任何一笔交易的价值超过5亿美元,远低于美国和中国香港的融资额。
尽管去年日本股市在下半年不断发力,创30年来高点,但联博集团股票资深投资策略师黄森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经济增长微弱,近几年亮眼的公司比较少,上市企业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日本股市未来大幅上涨比较困难。“除非政策强力支持,才有可能支撑日本股市短期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