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逃离“内卷化”的留学及国际学校
本报记者李媛北京报道
又到一年春招季,2021年国际学校春季巡展日前按期开幕。在疫情全球肆虐的特殊时期,加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让各国迅速变成一个个隔离的“村”,出国留学面临多重挑战。
而就在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强调,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更加深入参与全球重大教育行动与教育治理,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出国留学变化,有舆论认为出国留学将由此降温,原来打算出国留学者将转而选择国内高校,也有舆论认为,基于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格局,出国留学需求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的变化,只是出国留学目的国会受目的国的签证政策、移民政策而发生变化。目前看来,出国留学的变化趋势符合后一种舆论的判断。”教育行业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留学市场的跌宕也引发了大众对于国际学校的重新审视,后疫情时代国内留学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国际学校如何从教学、组织管理、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做出改变,构筑面向未来、适应市场挑战的行业新生态,成为国际学校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留学市场的数据冲突背后
回忆起阳阳疫情前后在美国经历的一切,阳阳妈妈如今还跟做梦一样。“上高二的闺女本来在密歇根州底特律下面的一个镇中学交流,但是随着疫情发展,尤其是在3月中旬中美停航之后,那份焦急和思念简直让我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4月份闺女回来的时候是找人送到底特律,再从底特律飞到纽约然后再回的上海。”即便如此,前不久,阳阳仍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美国一所滕校的offer。
事实上,随着疫情的逐渐平稳,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留学生陷入更加纠结的状态。根据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今年9月发布的《2020年9月及以后:现有和潜在国际学生的见解》报告,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留学市场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供给端看,在受访的312名国际学生中,有超过51%的学生提到2020年的课程已经全部变成了线上课程,仅有8%的学生还保留着纯线下课程的授课方式。其中39%的学生更是不在学校所在的国家,而是隔着时差进行学习。
随着疫情的稳定,这样极端的比例相信会在将来有所调整,但想要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情况,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Fall2020InternationalStu-dentEnrollmentSnapshot》的数据显示,以北美的高校为例,2020年秋季招生的比例同比下降了16%,并有预计约40000名学生推迟了2020年的春季入学。
“这样的调整对院校的教学质量把控,课件的重组及设计,虚拟课堂的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EF海外游学留学市场部总监李延东说,“在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的报告中,受访的2689名即将前往海外入学的国际学生中,有超过54%的学生会选择推迟2020年的留学计划,69%的人都提到了自己留学的时间线受到影响。当提到对于线上课程的热情程度时,有超过37%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完全没有兴趣,这也是目前供给方和需求方急需解决的问题。”
至于到底明年去不去美国读书,阳阳妈妈也在反复考虑中。“我们做好了预案,如果去留学就把保险的金额加大;如果国外去不了,考虑明年在国内申请学校。可能因为疫情的影响,教育部今年刚开放了自主招生的权限。”
但是纠结的同时,阳阳妈妈也发现,今年的托福考位在10月8日开放,8分钟报完。这是以前基本上没有的情况。“去年也就是2019年托福考位我是在12月份才申请的,当时还有很多呢。”
记者发现,根据美国高校官网公布的数据,近10余所美国高校的申请总人数暴增。其中包括布朗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佐治亚大学、波士顿学院等。其中,康奈尔大学招生官网公布称,今年的ED申请人数是爆炸式增长,超过9000人申请,去年仅有6630人。尤其是前25的大学还是非常抢手,背后除了一些学校考试政策方面的变革带来了考生寻求机会的希望,也显现出高端人士对于留学的热情有增无减。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项目管理部总监刘莎对记者说:“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加强,留学人数增加是时代趋势,并不能跟一些阶段性的政策去挂钩做分析。留学本身是一种开放心态,也符合国家相关主导政策。从本科教育在全球的质量排名来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仍然是前四强。英国现在正在加大有利条件吸引优质的亚洲学生。”
当然,数字的背后也是分层的,“低龄留学在一两年内规模锐减是毫无悬念的,说拐点还为时过早。对于正在筹备低龄留学的家庭来说,哪个热门留学地区疫情结束得早处理得好,哪个将会成为赢家。”世青国际学校校长助理李锰说。
国际学校增速双降
留学市场的阴晴也同样牵动着国内众多国际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家住北京房山的崔瑶发现,家附近周围要建新的国际学校的新闻不断。自从确定孩子要出国留学读书之后,崔瑶就一直关注北京西南方向的国际学校。除顺义外,从2019年开始,北京丰台、大兴等西南部就在国际学校的秋季展上频频亮相。
“国际化学校分为三类,一类是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引进的是国际课程,从体量来讲还达不到学校的程度,但是从内部的构建讲,是符合国际化学校的管理和运营;第二类就是由中国私人投资办学,或者是上市公司投资办学的国际化学校,一般有IP学校和Alevel课程中心等;第三类是专门接收外籍子女的开放的学校。”刘莎分析。
行业权威新学说发布的《2020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获认证的国际学校数量为907所,市场规模达到439亿元,增长率双双呈现下降趋势;受疫情黑天鹅事件影响,一线城市学费增长率首次下降;新建校热点区域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江浙沪地区,并且77%的学校为品牌扩张、集团办学。另外报告显示,2020年新增获认证国际学校46所,增幅为5%,与2016~2018年相比增速下降。2020年中国国际学校市场总规模为439亿元,增速仅为7%。中国国际学校行业在过去的7年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高达12%。
“2020年,学校数量、市场规模增长率双降,表明近年来留学人数增长乏力,各地办学执照申请难度提升,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和入学需求逐渐饱和等诸多因素对国际学校行业影响深刻。由于上述负面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新学说研究预计未来3年的市场规模增速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次放缓,复合增长率将降低至5%。预计2023年中国国际学校市场规模将达到508亿元,为10年前的2.3倍。”新学说CEO吴越解释说。
2020年,中国的国际学校在数量上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新学说在线四库全书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落地招生并进入正式运营状态的新学校(不涉及其是否已经取得各类国际课程认证)共有53所。此外,记者从《2020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中发现,除了上述53所之外,2020年还有12所学校延期开学,延期原因大多是受疫情影响,也有因品牌、合作方和集团扩展过速等问题而延迟开学。未能如期开学的12所学校拉低了新建校增速。
疫情下国际学校短板显现
“对于疫情期间支出的高昂学费,家长如果要维权的话,比正规公立以及民办学校更难。”上海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教育合伙人姜雯律师表示。一位正在准备要求退费的家长认为,国际学校疫情期间,家长支付了高昂的学费,没有得到相应的教育服务,要求退费是很合理的。“平时国际学校课程很丰富,但疫情期间每天只有几十分钟的网课,学费却一年10万元以上,家长没法接受。”
“我手头的校方拒绝协商,态度傲慢、强硬。比如上海规定疫情期间幼儿园未来园不得收费,公立和民办都严格遵守,国际学校的幼儿园,我们去投诉了,教委推辞国际学校不归他们管,后续如果要起诉或是仲裁,家长都要考虑投入的时间以及经济成本。”姜雯进一步表示。
“现在最时髦的词就是内卷化,基础教育也被视为内卷化严重的领域。应对内卷只有开放,开放也会带来教育的多元化。”李锰强调。随着国际学校学生和家长画像的改变,家长对学校的关注重点也从注重孩子的成绩,过渡到注重孩子的个人成长。国际学校需要从课程、师资、管理等多方面做出调整。但是,业内相关专家认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暴露出国际学校目前还存在的三大问题。
首先是外教比家长想象得更差,随着线上教学的开展,家长发现不少外教对课堂和学生的负责程度不如中方教师,并且外教在与家长的沟通、软件的使用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另外,在二、三线城市,外教的流动量较大,学校碍于外教离职对学校教学的影响,对外教的管理也较为宽松。导致在特殊时期,学校无法调配外教的授课,导致家校矛盾集中爆发。
吴越介绍说,第二是信息化升级迫在眉睫。疫情“逼迫”学校集体开展线上教学,但是信息化系统的关键环节有哪些,不少学校仍然一知半解。第三是学校组织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学校提供的线上教学的教授内容、教师资源、授课时长、授课效果不及线下教学是全行业一致面临的问题。究其本质,学校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关键。其中决策的前瞻性、沟通的通畅性、响应的敏捷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四大方面不可或缺。